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苗圃地土壤管理方法初探(2)

来源:土壤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 改良苗圃地土壤 改良土壤,可显著提升土壤的综合性状,满足苗木的生长需要。 首先,耕土层有机质含量相对较匮乏,人为影响较大,加之受到气候因

3 改良苗圃地土壤

改良土壤,可显著提升土壤的综合性状,满足苗木的生长需要。

首先,耕土层有机质含量相对较匮乏,人为影响较大,加之受到气候因素影响,土壤易出现板结。土壤中混杂了大量的石块,使土壤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无法促进植物生长。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机械耙地,使土壤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逐渐成为小型的土壤结构体。与此同时,可施加固定数量的腐熟有机肥,提高土壤溶解性[6]。如条件允许,可轮流种植绿肥植物,为植物根系伸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当绿肥植物生长出来后,可将其深翻入土壤中,为土壤提供充足的养分,使土壤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修整,为下一次苗木栽植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其次,需要创新以往的施肥方式,以精细化浇水和施肥为施肥的主要原则。大量施肥不仅会浪费资源,同时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的伤害,而科学的浇水和施肥,可以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避免因人为原因影响土壤。科学的施肥不仅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应用,同时还需考虑植物的养分需求,满足苗木生长的所有需求,从而有效改善土壤地力的缺失。在今后苗圃发展过程中,必须将降低化肥使用量作为苗圃发展的重点,以有机肥为主要肥料,针对性地施加。无论从培肥能力还是从可持续性方面而言,其都是最合理的施肥模式。近年来,通过应用不同类型的土壤改良剂,使土壤拥有更加丰富的养分,有效提高了抗水蚀性能,改良效果非常良好。

最后,生物学性质的土壤改良。该性质的土壤改良具有天然性的特征,不会破坏土壤,使改良后的土壤更有利于微生物生存,从根本上提高微生物生长速度,使微生物可以为植物持续供给养分。同时,其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侵蚀,有效提高养分代谢效率。土壤中只含有较少的微生物,会严重影响植物根系吸收养分,即使施加再多的肥,也会因为缺乏微生物的分解释放,影响植物根系的营养吸收。如何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的繁殖生长,主要需要做到以下2 方面:(1)通过施加微生物菌肥,逐渐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2)为微生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微生物生长对养分、温度等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只有满足微生物生长的条件,才能为微生物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其可以在稳定的环境中持续繁殖。

4 结语

随着市场苗木需求量的逐渐增加,对苗木品质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需要通过更加精细化的方式栽植和管理苗木。为了更好地发展苗圃,需分析和控制地力损耗问题,寻找更为合理的方式,改良和管理土壤,可有效降低地力损耗问题,从根本保证苗木质量,并由此促进苗圃的发展和完善。

[1]苗峰,刘成欢,康宇佳.浅析苗圃地土壤的应用发展趋势[J].中国园艺文摘,2018(5).

[2]吕宜芳,张美彤,张晓娇.苗圃地土壤的加热和灭菌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0).

[3]翟明普,贾黎明,郭素娟.森林培育学[J].苗木培育,2001(1).

[4]宿彦江,张欣然,刘怡然.浅谈林场苗圃地管理及实生苗培育的技术问题[J].科技风,2018(23).

[5]方晰,洪瑜,金文芬,等.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10).

[6]李春风,吴小莉,孙傲宇.浅谈新建林业苗圃的土壤培肥与管理[J].青海农林科技,2019(1).

文章来源:《土壤》 网址: http://www.trqks.cn/qikandaodu/2021/0518/1269.html



上一篇:论农产品优化和推广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下一篇:超深松技术的应用及试验效果分析

土壤投稿 | 土壤编辑部| 土壤版面费 | 土壤论文发表 | 土壤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土壤》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