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超深松技术的应用及试验效果分析

来源:土壤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超深松技术要点 1.1 超深松技术的定义 超深松作业是指在不翻动土壤耕作层的基础上,使用超深松机械对土壤的犁底层及心土层进行疏松,以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改良土壤综合

1 超深松技术要点

1.1 超深松技术的定义

超深松作业是指在不翻动土壤耕作层的基础上,使用超深松机械对土壤的犁底层及心土层进行疏松,以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改良土壤综合性能的一种新型耕作方式。同时也是农业节水技术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超深松技术只松土,不翻土,不但使耕作层的肥力和墒情得到了保持,也贯通了耕作层、犁底层和心土层,从而形成虚实并存的土壤结构,增大了雨水的渗透速度和渗透量,减小了径流和水分的蒸发,是提升抗旱能力的有效措施,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1.2 超深松与普通深松的对比及增产原理

普通深松是指大过一般犁耕深度的松土作业,以打破犁底层为目的,普通深松的松土深度一般为25~35 cm,而超深松的松土深度可以达到40~50 cm,不仅能够打破犁底层,还可以对心土层进行疏松,可以明显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并形成一个可以蓄水保墒的鼠道结构[1]。超深松技术最好在秋季收获后进行,也可在春季播种前进行,但不可在中耕整地时使用。

超深松作业过的地块比普通深松的地块可以存蓄更多的雨水,相当于给农作物建立了一个“土壤水库”,达到涝可蓄水,旱可提墒的作用。超深松作业过的土地伏旱时期土壤含水率平均提升7%左右,农作物抗旱能力平均增加10天左右。超深松作业可以加深土壤耕层,降低土壤容重,土壤的通透性和保肥能力都显著提升,地温提升快,有机质含量增加,能保证农作物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农作物根系的深扎,提高了农作物抗倒伏的能力,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实践证明,超深松作业再辅以灌溉、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将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技术。

1.3 超深松技术的作业方式

超深松技术的作业方式理论上与普通深松一样,可以采用全方位超深松与间隔超深松两种办法。全方位超深松能够大面积的松动土壤,打破厚硬的犁底层,提升耕作层的土壤质量。而间隔超深松不仅可以打破犁底层,还能形成虚实共存的土壤耕层状态,可以增加土壤储水保墒的能力。但由于超深松技术的松土深度要求很高,且全方位超深松模式较间隔超深松本身动力消耗就大许多,故实际作业时不宜运用这种方法。经试验证明,间隔超深松模式不仅节省成本,保水保墒能力也更强,要优于全方位超深松。

2 超深松技术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2.1 旋耕作业模式的弊端

经试验测得,使用旋耕机进地作业,耕深最多只能达12~16 cm。旋耕机的连年作业,导致了土壤毛细管被破坏,蚯蚓等有利生物的数量急剧下降,土壤水肥输送困难,很难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对水和肥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犁底层的存在,农作物的根系不得不在较薄的耕作层中生长,根系没有足够的发育空间,不能及时吸收足够的养分,导致农作物生长缓慢,抗风、抗病和耐旱的能力不够。传统的种植模式对土壤翻动严重,造成土壤蓄水能力不足,干旱情况时有发生,产生恶性循环,耕地板结,土壤质量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增产增收。

2.2 超深松技术的作用

1)能直接打破多年来因采用犁耕或旋耕而出现的厚硬犁底层,显著的提升土壤的透气性与透水性。超深松过的土壤体积密度大约在1.2~1.3 g/cm3,这刚好适合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有利于农作物根系的深扎。超深松松土深度能达40~50 cm,这是其他任何方式都不能达到的。

2)超深松技术能迅速的提升土壤对雨水及雪水的存蓄能力,由于耕作层、犁底层及心土层的相互贯通,在干旱的时候可以由心土层向耕作层提墒,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试验结果证明,超深松作业过的土地较旋耕的土地,每亩能多蓄水19~35 m3,且土壤渗水速度提升7~16倍,1小时之内能够接纳400~800 mm的降雨而不产成径流[2]。

3)超深松作业和其他耕作模式对比,作业效率高且动土面积小。超深松作业不像旋耕一样大面积动土,超深松机具的主要工作部件为超深松铲,其工作截面宽度仅为3 cm左右,又明显小于铧式犁,由此带来工作效率的提高,由于机型的不同,工作效率约为每天20~30 hm2。

4)超深松作业适应范围广,因为作业时不需要翻动土壤,在地表有秸秆覆盖的情况下,依然不影响作业。在秸秆还田模式下,地表覆盖的秸秆还能有效的预防土壤的风蚀与水土流失,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意义。

文章来源:《土壤》 网址: http://www.trqks.cn/qikandaodu/2021/0518/1270.html



上一篇:苗圃地土壤管理方法初探
下一篇:土的义项分合及其语义分析

土壤投稿 | 土壤编辑部| 土壤版面费 | 土壤论文发表 | 土壤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土壤》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