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只有在祖国土壤里成长的艺术,才能够得到人们(2)

来源:土壤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画家的生活经验和审美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石。俄国油画家列宾说: “只有在自己的土地上,只有从祖国土壤里成长起来的艺术才

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画家的生活经验和审美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石。俄国油画家列宾说:

“只有在自己的土地上,只有从祖国土壤里成长起来的艺术才能够得到人们透切的、充分的理解。”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深层文化积淀的结果,它揭示了日常生活特征,虽然不像经典文化那样高雅清新,也没有宗教文化那么神秘,但它是艺术创作肥沃的土壤,与人民的日常生活、生产以及精神追求紧密相关。在中国的传统佳节中更能体现这种精神追求。作为油画家就要对民俗生活细致观察和体验,挖掘其隐含的精神内涵。美籍华人油画家李子健在他的 《红花被》《祖母》《家书》《黄土地》《牛崽》等作品中,就运用了大量中国民俗文化元素。李子健深谙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他娴熟地把日常生活用品红花被、竹篓、斗笠、水烟袋、蓝印花布、老羊皮袄等民俗生活元素运用到了油画创作当中。他的油画艺术以中国文化为母土,塑造了中国人的真、善、美,受到了海内外华人的喜爱与眷顾。李子健不是以出色的油画技巧赢得观众的,而是靠对民俗文化精神性的顿悟为手段赢得的。


我国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经济民俗、生活民俗、礼仪民俗、社会民俗、岁时民俗、信仰民俗等,民俗文化类型也是多种多样,不同的阶层与地域都有不同的民俗文化。这都为我国油画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题材和艺术形式。尤其是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广大民众的民俗文化更是丰富多样的,也是精神内涵最为丰富的部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地域性民俗文化和 “南甜北咸、东酸西辣”的特色饮食民俗文化,都给画家创作提供了民俗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鲜明艺术风格。如王沂东的油画作品 《闹房》《花烛夜》《山里的新娘》等,也都汲取了中国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中的养分,反映山东沂蒙山区的风土人情和婚俗礼仪等。再如油画家王宏剑的作品 《冬之祭》,表现了河南中原的丧葬礼仪,探讨人与土地、生命轮回的主题。河南乡土油画家杨克西作品 《春日载阳》也是一幅极为生动的民俗文化画作,作品细致入微,画面阳光灿烂,真实再现了中原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画家王维安的油画作品 《王金庄农民的节日》等,描绘的是自己熟悉的民俗和民间文化艺术活动。以上这些画家的油画作品都很好地融合了民俗文化,体现了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可以说传统民俗文化是油画创作不竭的源泉。


三、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元素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

在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汲取中国民间民俗文化中众多的元素,来表现农民的憨厚朴实、纯正的民风民俗,浓厚的生活气息,以提升画家油画作品朴实无华的格调。比如,民俗文化艺术的色彩元素,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于中国油画创作之中,会受到中国民众的喜爱。中国民俗文化艺术中绚烂的色彩,看似大俗却是大雅,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喜欢。中国的 “女儿红”最典型的色彩就是大红大绿,它们不仅满足了民众的生活需要,也蕴含了民众深沉的精神追求。


这些精神作用于感性审美基础之上,与民俗文化传统一脉相承。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文化、审美意识与审美心理,造就了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只有把民俗文化元素融汇于当代油画创作中才会受到民众的喜爱。对于色彩的审美体验,中国民众喜欢色彩艳丽的年画、剪纸、农民画、脸谱、皮影戏等民间艺术。这些鲜艳的色彩传达人们赏心悦目的审美感受。这种精神性审美色彩为油画创作也提供了借鉴。如董希文的 《开国大典》画面艳丽夺目,气势恢宏。他在色彩的运用和表现手法上,不是沿袭欧洲古典画风,而是运用中国民俗文化元素的民间美术色彩的特点,热情洋溢地描绘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盛况。


当代油画创作在借鉴民俗文化色彩方面还要考虑到民俗文化心理。中国民俗中的婚宴、寿诞、节日等习俗,喜欢运用象征吉祥的红色与黄色,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愉悦与喜庆。尤其是下层劳动人民讲究红要红得透亮,绿要绿得鲜艳,白要白得雅致。这种红红火火图个吉利的民俗文化心理和色彩理念,要学会运用到油画创作当中。尤其中国民俗色彩的亲和性,对中国当代油画创作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河南画家杨克西的作品 《高天厚土》和《百姓》,不仅内容是表现农村的民俗生活场景,画面的色彩也是纯正的农民喜爱的色彩,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审美习惯。

文章来源:《土壤》 网址: http://www.trqks.cn/zonghexinwen/2021/0727/1449.html



上一篇:黄文秀:只有扎根泥土 才能懂得人民
下一篇:有悖自然规律!一个树桩竟然有生命,科学家在

土壤投稿 | 土壤编辑部| 土壤版面费 | 土壤论文发表 | 土壤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土壤》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