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北京审议土壤污染防治条例,提出地下水污染防

来源:土壤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看点3 同时,草案提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职责组织实施土壤污染防治相关工作,并将土壤污染防治纳入网格化管理,加强巡查。 对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分类

看点3

同时,草案提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职责组织实施土壤污染防治相关工作,并将土壤污染防治纳入网格化管理,加强巡查。

对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分类管控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将土壤污染防治纳入网格化管理

对于未利用地,则强化对被污染后的清除污染责任。拟规定,未利用地被污染的,由土壤污染责任人清除污染并恢复原状。土壤污染责任人无法认定的,由区级人民政府组织清除污染并恢复原状。

编辑 白爽 校对 陈荻雁

2019年1月1日,《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填补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空白,为地方立法提供了充分依据。

草案提出把土壤环境质量作为编制、审查相关国土空间规划的依据。同时,对北京市特有的土地筛查制度进行固化,强调筛查结果在编制规划阶段的运用。

新京报记者 吴为

值得注意的是,草案提出地下水污染防治和监测等相关规定,拟规定,对土壤存在潜在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当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制度,并开展自行监测。

据介绍,去年9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讨论了法规立项论证报告,同意立项,并将《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列为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项目。

看点1

草案在沿用《土壤污染防治法》有关立法原则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利用原则,拟规定,土壤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安全利用、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

在土壤污染防治上,草案对生态环境、规划和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园林绿化等部门的职责作了细化规定,提出生态环境部门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应当将土壤环境质量作为土地的重要因素纳入自然资源统筹管理,严格用地准入,科学合理规划,保障安全利用。

■声音

草案拟规定,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应当对畜禽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进行检测。利用粪肥还田的,其相关物质残留应当符合国家和北京市技术标准和规定。

看点2

打通《土壤污染防治法》落实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针对上位法规定的拟开垦或复垦为耕地需要污染状况调查的,明确应当在纳入开垦计划或实施复垦前完成;对建设用地需要进行土地污染状况调查的,按情形分类规范。

草案打通《土壤污染防治法》落实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做好对《土壤污染防治法》的细化、补充。同时,草案还完善对土壤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措施;处理好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与优化营商环境、培育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之间的关系。

北京市司法局局长崔杨介绍,此次北京市对土壤污染防治进行立法,按照“多立小切口、有特色、可操作的法规”的立法工作总要求,聚焦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中的突出问题,确保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对于农用地,针对农业投入品及农业废弃物,建立完善相关计划、规范及回收网络,明确经营者责任。针对农业施用品及相关产品、灌溉用水等,规范使用要求。针对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种植特点,结合北京市实际,对果园和经济林地、设施农业、规模以上畜牧养殖等不同农业生产类型,分别规定不同土壤污染防治义务。

针对上位法已经规定的重点监管单位,草案增加地下水污染防治和监测等相关规定。对土壤存在潜在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当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制度,并开展自行监测。生产时间不足五年的,应当至少监测一次土壤气和地下水;生产时间五年以上的,每两年监测一次土壤气和地下水,监测结果存在异常的,应当排查原因,提高监测频次,并采取措施,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和污染扩散。

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5月25日开幕。此次会议首次审议《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草案)》。记者获悉,北京市目前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市各类用地的土壤监测网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度。

此外,草案还提出重新编制风险管控和修复方案的情形及转运土壤安排、异位修复相关要求、后期管理计划等,对上位法已有的相关规定进一步进行补充。

草案针对《土地管理法》确定的三类土地,进行分类管控。

此次草案提出提高监管标准,管住关键节点,实现土壤污染防治的全过程管控。明确超筛选值的建设用地地块需要采取风险防范措施,未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禁止开工建设无关项目,在上位法已有规定基础上强化监管要求。

文章来源:《土壤》 网址: http://www.trqks.cn/zonghexinwen/2022/0526/2035.html



上一篇:北京拟对农用地、建设用地等分类管控 加强土壤
下一篇:生态环境部:全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土壤投稿 | 土壤编辑部| 土壤版面费 | 土壤论文发表 | 土壤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土壤》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